当前位置首页 > 曝光传销
直接!600多人因传销被控制!
来源:中国反传销卫士    时间:2017-03-17 我要分享:

针对燕郊东蔡各庄村内的传销组织活动,本报从去年开始曾连续6次报道,以上为部分报道版样

 

  《法制晚报》曾多次报道燕郊东蔡各庄村内有传销组织活动,并联合警方解救了很多身陷其中的年轻人。但当地仍有大量传销人员聚集,经常会有四川、重庆、山东、河北等地的人到该村寻找被困的亲人。

 

  近日,河北省三河市警方集中警力,捣毁了东蔡各庄村内的一个传销组织,当场控制600余名传销人员。从中查获非法拘禁犯罪嫌疑人24名,抢劫犯罪嫌疑人2名,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犯罪嫌疑人7名,并全部刑事拘留,对其余传销人员进行教育后遣散。

 

  出警 捣毁一窝点 控制600余人

 

  本报曾多次报道,燕郊东蔡各庄村内有大量传销人员聚集。看到报道后,很多人从山东、河北、重庆等地赶来,到这个距通州只有几公里的小村中寻找被困的亲人,但大部分人都失望而归。

 

  报道刊发后,三河市公安局民警进行了调查走访,获取了大量证据,并摸清了一个特大团伙的组织结构。

 

  5月15日凌晨4时30分,三河市公安局调集刑警大队、巡警特警大队、经侦大队、燕郊派出所、西城派出所、行宫东大街派出所共计249名警力,与工商局等部门30名执法人员及5名打传志愿者,展开收网行动。

 

  据三河警方一名工作人员介绍,在这次联合行动中,执法人员密切协作配合,捣毁位于燕郊开发区东蔡各庄村内的一个传销组织,当场控制633名传销人员,并逐一登记审查。

 

  现场 凌晨行动 查处时先控制“岗哨”

 

  三河市公安局带队执行查处行动的孟洪利副局长说,查处传销窝点之前警方一直在进行调查取证工作,逐步摸清了传销人员的活动规律。

 

  “凌晨4点,先悄悄派出多名侦查人员,对分布在村中各个地方的4个岗哨共6人进行控制。”孟副局长说,“凌晨5时至7时许,看到村中的传销人员,从居住处陆续赶到经常上课的传销大院内。我们派人将大院四周的所有出口进行包围,经过清点,一下控制633人。”

 

  “警方能展开大规模行动清查传销窝点,真的太好了,早就盼着能有人管管了。”看到警方将传销大院内上课的数百名年轻人陆续带出后,一名村民表示。

 

  追访 如何处理这些传销人员?

 

  经十余个小时的连续工作,民警从中查获非法拘禁犯罪嫌疑人24名,抢劫犯罪嫌疑人2名,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犯罪嫌疑人7名,并全部刑事拘留,对其余600名传销人员进行教育遣散。

 

  三河市公安局燕郊派出所负责人表示,此前他们多次在接到报警后,前往东蔡各庄村调查传销活动,但多是解救个别的传销人员,将他们交给报警的家人带走。“要想对传销组织头目采取法律措施,要同时有30名传销人员指认该头目。而在现实执法中,很难达到这一要求。”

 

  据了解,这次大规模联合执法行动,之所以能查处633人,并将其中的33人予以刑事拘留。是因为这33人大多是参与了围殴的逃跑者,并将人打伤,还有人对不服管理的传销人员进行非法拘禁,他们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。

 

  “对于被刑事拘留的这些人,都要提交到检察院,由检察院进行公诉,走司法程序。对其他的600名普通传销者,进行教育后遣散。”

 

  如何防止死灰复燃?

 

  因传销组织长期盘踞,该村被附近村民称为“传销村”。由于被“洗脑”太深,即使经过警方解救,这些年轻人仍不愿离开。在本报报道的一次解救行动中,300多人仅有5人愿意离开。如何防止传销组织死灰复燃?

 

  孟副局长说,一些好逸恶劳的年轻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梦想,听信传销者的蛊惑,来到传销窝点进行违法行为,这一直是警方关注的重点。

 

  在5月15日的行动后,工商部门依法对51间用于传销的出租房屋进行了查封,对出租房屋业主依法予以了告知。为确保被查封出租房屋的安全,镇、村采取了断水断电措施。

 

  “查处传销需要工商、公安及政府其他部门共同努力,以后我们也将对东蔡各庄这个传销村加强巡逻力度,还将研究针对房屋出租者的惩处措施。”孟副局长说。

 

  事件回放

 

  本报曾连续6次报道燕郊“传销村”

 

  关于燕郊东蔡各庄村内传销组织情况,本报从去年开始连续6次进行报道。去年10月,本报接到线索,山东白领小李来京见“网友”,可能被骗至传销团伙内。经过调查,小李最终的位置被锁定在燕郊东蔡各庄内。经记者多方努力,小李最终成功获救。

 

  记者随后联合当地警方,前往东蔡各庄村组织了一次解救行动。然而,因为被“洗脑”太深,小李所在的传销组织,300多人仅有5人愿意离开。

 

  随着报道发表,一些传销组织受害者的家属也找到本报,寻求帮助。11月,记者又解救出一名四川女孩小邹。

 

  记者发现,很多年轻人“中毒”很深,即使家人苦寻前来,甚至避而不见不愿离开。